为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在全省第20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之际,进一步推动土木工程学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走深走实,有形有效有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6月16日,土木工程学院组织师生赴西北民族大学参观“何以中华——一百件文物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展”,切身感受中华民族走向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形成过程。

展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了古往今来的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展示了中华各民族在长期历史互动中共享的集体记忆,构建出一部汇聚56个民族共同回忆的中华民族史,讲述一个完整的“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故事。通过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的文物资料,“物”“史”互证,构筑出一部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史的文物谱系,是一次基于“物”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叙事展。

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中国民族博物馆经过反复探求,构筑出一部实物实证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展示文本体系,是职责所在,也是一项具有突破性价值的工作。通过此次参观学习,土木工程学院师生切实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激起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共鸣,进一步增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担当,让各族师生切身感受到中华民族走向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形成过程,为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常态化宣传教育提供新的平台。
来源:土木工程学院 撰稿:孟雅喆 摄影:马索菲娅 审稿:李志刚